就业信息
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正确鉴赏评析诗词的理念,了解古今诗歌发展的脉络走向,4月3日晚7:00,一场由人文学院主办的名为“中国诗词:从古典诗词到朦胧诗”的讲座在1-401开讲。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了福建师范大学的博导孙绍振先生作主讲,吸引了百余名学生前去听讲。 一开场,孙老先生那款极富个性特点的发式,敏锐有神的眼睛,未开口笑已露的表情已牢牢吸引住了同学们的眼球。他首先就诗词如何赏析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诗词赏析,不能只赏而不析,赏析的关键是要具体告诉别人诗写得巧在何处,妙在哪里,此外,孙老还指出,在赏析时,切忌拔高,不要强加道德教化于诗,为便于理解,他举了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贺知章的《咏柳》,并以自己极具说服力的观点驳斥了一位北大教授曾对该诗所做的赏析,令人心悦诚服。 接着,他又阐述了诗词大胆想象的重要性,诗词的美不仅仅体现在作者主观感情的抒发上,更是一种语言的艺术美,因而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而因汉语不需要严密的语法规范,比之讲究时态、人称的德语、俄语等语言,古典诗词又多了意象丰富的特点。在讲解过程中,孙老绘声绘色,声情并茂,还随口吐露几句流利的俄文,法文,赢得了台下一片惊叹声。 随后,孙老跨度到了近现当代的诗词发展。他从中国的“新诗”革命讲起,从胡适的自由诗到郭沫若的浪漫主义,再到李金发的象征主义和卞之琳的不讲感情的诗,发展到四十年代民歌一度盛行起来,以及文革时期,在报纸、刊物无诗、无散文、无小说的情况下,民间写作呈现自发状态,舒婷、北岛等人的诗被广为传抄。之后,孙老侃侃而谈起他自己年轻时因《崛起》一文而引发的种种事端,曲折的人生经历在他那幽默俏皮的语言映衬下显得妙趣横生,台下时不时笑声连连。 近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令在座的同学们受益良多。如沐春风般的诗歌之旅,唤醒了年轻生命的诗人情结,从前人手中接过诗的火种,播撒我们的热情,大声吟唱悠悠古国千载文化。
人文学院
2006.4.5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新澳门六合彩官网-权威开奖信息与选号指南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